家乡老宅很古老了,它的确切年龄谁也说不清楚,小时候,常听老人说,这老宅建于明末清初。
![]() 相传,首家老祖给六个儿子钱财建房成家,老大最先建成,房子也最古老,所以后人都尊称老厅屋,舞龙舞狮必先进老大厅屋以示尊重,除老二另觅它处建房外,老三老四皆在老大一左一右平行建成二栋,相同外形且里面又不同的房子;因老大的房子中厅有两根盘龙柱而不同,为何如次,无从考究。 ![]() 最奇特的是,老祖的第五个儿,把老祖给的钱财做生意,赚到钱后,每次建一个角,分四次建成,合而围成四合院,中间养花种树,很有情调。 ![]() 小六因是偏房所出所以开侧门建老五边上。 ![]() 五子五排大房子连接建成,朝南背北,一字排开,气势非凡。 ![]() 记忆中的老屋,各栋自成体系,但结构大致相同,远远望去,气势宏伟,古意盎然, ![]() 古屋外墙是青砖墙,上盖着人字青瓦,瓦间点缀透光琉璃瓦,走进大门口,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高大拱门,大门脚下,横亘一条雕花石条门槛,大门左右两边是雕龙画凤石凳,为路人遮风避雨小憩纳凉。 ![]() 走进屋内,只见栋梁之上雕龙画凤,青砖铺地,厅堂很宽大,分为上厅屋,中厅屋,下厅屋;中厅左右两厢主屋凸出,窗口正对天井和大门口方向,便于采光和随时查看外边情况。 ![]() 厅堂与厅堂之间有天井隔开,天井由大青石围成,久经雨水冲刷而不毁。 ![]() 天井作用是采光和接屋顶雨水,上天井与下天井相通,并由地下暗沟排出到田间地头,作为农田肥水。 ![]() 天井的阴沟做的很讲究,再大的雨水都能排出,而室外的各种野外蛇虫鼠蚁等生物却进不了屋内,每逢下大雨,天井雨水就像水帘洞,飞流而下,很是震撼。 ![]() 上厅堂,中厅堂,下厅堂左右两边各有两间房屋,为主居室,天井两边各一间灶房,因临近天井,墙为木窗结构便以排水和排烟。
屋顶皆为飞檐走壁,每间房都盖青瓦,屋顶与屋顶的夹角为加宽的排水瓦。
老宅之间的主屋和灶屋中有一条通巷道,既是连接厅屋又是连接灶屋,还能隔离防火之用,而支撑房顶的栋梁之才极为珍稀。
每栋大房子之间的通巷道都直线相连,有通巷道大门可自由开关,平时一般都是打开的。
老宅无论是青砖墙还是木质板壁,其在通巷道中间,都各开一扇门,而通巷道一字贯通,把各家各户厅堂连成一体。
侧门常开,一村的人一起玩、好串门,遮风挡雨,到左邻右舍聚餐便捷,就是有啥事情大家也能快速赶到,谁家一声吆喝其他人听到立马蜂拥而至。
房屋所有结构都出自同一代老祖宗之手,故而言之,整村的老宅,也都可称为首家祖屋。
如今,原来整齐划一高大的老祖屋,渐渐被参差不齐的新房淹没。
以前一字串通各家各户的厅堂侧门,有意无意地被渐次封闭,原来亲如一家的隔壁邻舍,要串一次门,需转几个墙角几条坎;心与心的交流,也要绕过几道弯弯才能通达。
蓦然回首,老屋祖宅,庄严肃穆,它用无尽的岁月讲诉着古村血脉的动人故事......
对于这老屋祖宅,住在里面,你会感觉到它不仅是古建筑,而且是一部首家发展历史。
如今因风雨侵蚀,年久失修,已墙歪梁腐,檐朽瓦落,破败不堪。
真诚的希望我们后人,能重拾祖宗的荣耀,在创历史辉煌,让祖房不在我们手中垮塌。
|